也不知从何时起,我心中那令人窒息的焦虑感向我袭来了。也许早在步入高三的那天就已经埋下了一颗焦虑的种子,汲取足够养分,等待时机,最终在首考百天倒计时那会儿发了芽。
我停止不了它的生长,我日渐慌乱,它却日益壮大。焦虑往往是来自我的不自信的——我不相信我能考好,我不相信命运之神会有多少顾及我。举个例子来说吧,一张试卷发下来你可以确保90%都会做的你自然不会紧张;一张试卷80%都会做的你会认为自己只欠训练;而一张试卷只有60%或70%会做你会感到紧张;更甚者会做的不及60%便会觉得自己无药可救。会做和做对又是两马事,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充斥着我,导致我在慌乱中多了点逃避的念头。
无数次地想放弃,何苦走这一遭啊?数数我身边的东西,摆在我面前的除了成绩就只有竞争了!视笔杆如枪杆,去考试上撕杀,不如当个逃兵苟活在营地里汲取那最后的干粮。人生苦短,为何又要得到那些负面的情绪,去打击、去损害、去磨灭自己?难道高中的教育只是为了给更好的同学垫底吗?
虽然我无数次地对“应试教育”感到厌倦,但是我还是依然走在这条弯延曲折的路上。并不是别无他法,而是我在追求另一种可贵的东西。我苦练通用画图,几乎可以手绘一幅精美的装置图样,却依然只拿到与别人草草手绘图样一样的分数。我可以懂得编程语言内在的逻辑,却仍不能考出一张几乎满分的信息答卷。我对物理中深奥的学问感到崇拜,却不能完全理解书上的每一处知识。明明是我擅长的,却永远比不过“会学习”的同学。“你练这么多有什么用?最终不还是与我同分?”我同桌问我。有用,我学习又不是去应试,应试教我坐地铁吗?应试教我炒菜做饭吗?所以为什么学习?为谁学习?
因为热爱,为了自己。
再张望张望我身边的东西吧。反感与不反感的同学、在意与不在意的老师,这是友谊的见证。用过的与没用过的铅笔、发黄的与没发黄的试卷,这是努力的证明。那些奋斗过的日夜,只是为了追随她的脚步,只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星空,在盼望、在实现、在磨练,一遭又一遭,一遍又一遍。我毫无保留的将我学会的知识告诉同学,不是为了别的,而是去助他在未来的路上可以顺风顺水。成就并不在于考上多好的大学,而是在于路上留下点什么。栽一棵树为后人乘凉,填一段路给后人共享。
我彷徨,因为我的期待。我想的实在太多太多了,而这种想象往往与我现象的能力不对等。也许,我天生就不适合应试吧。也许,只是因为落魄才值得有所幻想吧……阳光总是照到高傲的树,风也只会挑弄站不住脚的花草。别了,别了,别了。我还是做石头上的苔藓自顾自地长吧,为需要我的生物提供生存的境地,去长满那高傲的树,为草坪落下本属于它的一片雨。
什么时候红笔不再试题间涂改,而是诙谐的滑过纸间;什么时候她不再从走廊离去,而是向我吹来迎面的微风;什么时候笔不再写下冷酷的答案,而是成为文化的槐宝。什么时候……什么时候?
2023年10月29日